“3·11”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后,國內核電項目審批關閘。新項目審批何時重啟,內陸核電站如何布局?未來核電產業發展規模應做怎樣調整?一系列問題決定核電未來發展節奏和規模。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錢智民告訴記者:“核電產業發展的動態將由國務院最終定調。”
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說:“至于核電規劃規模到底增加還是減少,目前國務院沒有做出最終決定,仍然是未知數。現在媒體報道的核電規劃情況都是專家或者是業內人士的意見。所有的數據都是傳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安全被置于發展的首位。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國務院做出四項工作安排,開展全國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2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國家和安全綜合檢查報告,總體評價我國運行和在建核電站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來自能源領域的多位政協委員建議,盡快重新審批核電新項目,在內地布局核電項目。同期,反對聲音也一直存在。
“現在是重新審批的時候了”?
全國政協委員、秦山核電聯營公司原董事長李永江說:“經過一年緩沖和調整,我認為到了核電項目重新審批的時候。從能源供應、環保和能源交通層面考慮,國家應盡快解禁,趕緊審批一批核電站。核電事故后,國內在建29個核電站從來沒有停止。”
截至2011年底,我國核電裝機1200萬千瓦;在建裝機29座3000萬千瓦,位居世界首位。
與李的觀點一致,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公開預測:“中國政府會在今年或在今年更早些時候恢復我們國家核電站項目的審批。”
李永江說:“福島核事故后,我國核電項目審批停滯一年。正好有一個時間來緩沖,人員得到充足配備,裝備制造能力有大幅提高。如果上半年核電項目恢復審批,2020年核電裝機可能達到7000萬~8000萬千瓦。屆時,我國核電站大約70臺,成為核電站數量較多的國家。”
在當日的分組討論上,多名政協委員同時向李永江發問:“現在能否給我們一個信心,中國的核電制造在技術的先進性、安全的可靠性是世界第一流的?”
李永江:“從安全性上看,核電沒有問題。核電裝備制造有嚴格的技術標準,出廠都有嚴格的驗收。我國逐步掌握核電設計和制造技術,但技術上還沒有到得心應手的程度。地震、海嘯的雙重影響,釀成日本福島核電站重大事故。我國核電站選址充分考慮地震狀況,絕不會選擇在地層斷裂帶上。”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錢智民補充說:“我國目前在運營14臺核電機組,安全性能和業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大亞灣和秦山核電站是世界頂尖的。在建核電機組中,我國有6臺三代核電機組,全世界共有8臺。其他在建核電機組技術水平高于世界在運營核電站。未來,新建核電站將執行世界上最嚴格的核電標準。”
錢智民坦言,“我國核電研發水平處于世界中端偏上,國內30多個研究機構分散沒有形成合力。核電設計能力、硬件制造、設備施工處于世界高水平,但嚴格的質量管理等有點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也表達自己的擔憂:“裝備制造企業有經驗,但不一定有質量。第一臺機組做得好,訂單一多,獎金一多,發電機組質量可能出現問題。”
爭議內陸建核電站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公開表態,“堅決反對在內陸建核電站”。
顯然,上述觀點與能源領域專家和企業相悖。兩會期間,張國寶、王炳華等均對此作出回應。
何祚庥認為,核電“安全系數”是理論計算,未經實踐或實驗考驗過的“理論值”。我國建造的核電站所面臨的“風險”,有很多是無法“可信地”計算出來的,如恐怖分子襲擊、天外隕石襲擊等。
“日本人抗震經驗相當成熟,但未對9級地震設防,更未對大海嘯設防。福島事故教訓是,必須大幅度提高核電站的設計和運轉的安全標準,需要把千年一遇 的偶然事故也考慮在內,否則就不能絕對保證福島事故不再發生。”何祚庥說。
何祚庥進一步說,福島事故還告訴我們,福島核電站幸好放置在海邊。“這除了便于取得冷卻水源外,還有可能將放射性廢水向大海排放;而萬一污染了內陸地區的水源以及地下水,將影響人類生存發展。”
董事長王炳華回應稱:“核電業所有人士,包括地方政府意見和社會公眾意見,都是中國內陸必須要發展核電的。尤其是華中地區,市場需求旺盛,能源結構不合理,迫切需要發展核電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以及能源結構對電網安全運行的保障程度。”
“內陸核電站的設計標準和沿海核電站的設計標準完全一致。就其排放,無論是液體排放、固體排放、氣體排放,相對沿海,將會有更加嚴格的約束和要求。核電界在技術層面沒有問題,完全可以滿足國家出臺的相應標準的要求。”王炳華說。
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舉例稱,美國現有104個核電機組,其中100個在內陸,只有4個在沿海。“2月9日,美國核管會在34年以后第一次批準建立新的核電站,選址在內陸。”